常州市西夏墅中学2017年法制教育总结
发布时间:2020-10-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志强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尤其是中学,强有力的学校法制教育,是提高德育质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正是在这种理念支配下,我校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我们努力做到经常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扎实而有效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明行为习惯得到基本养成,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预防和矫治。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召开由校党支部、校行政、校外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辅导员牵头的德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明确“以强化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牢固确立“德育为首”的教育指导思想,政教处、教务处、团委、班主任、政治课老师学生会等各方面,形成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教育的一致性。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

三、加强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

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我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普法宣传教育队伍,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各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政治课老师首先发挥了的“龙头”作用,系统讲授了《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其次,其他学科老师也结合各学科教学,渗透普法教育。如历史科渗透了《文物保护法》教育;地理科进行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教育等都让

学生获得了许多有关的知识。第三,坚持“一事一议”的主题班会制度,发挥班

会课阵地作用,这是我校多年坚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观象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再由班主任从中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如一些喜欢上“网吧、电子游戏机室”、个别参与打架,甚至有一些违法苗头的学生,都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讨论,很快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利用升旗仪式、校广播、闭路电视、橱窗、黑板报、电子屏幕、宿舍园地等宣传阵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宣传。具体工作主要有:
  1、出一期以“法律在我心中”学法守法远离犯罪”为主题的黑板报
  2、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橱窗展览

3、9月组织新生参观法制教育室,要求每人写了一篇观后感。
  4、举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生守则》和法律知识竞赛

5、开展以“遵纪守法”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让每个在校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两法赋予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
  定期聘请校法制副校长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尹媛检察馆来校法制教育的专题报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同时开展法制报告会优秀征文的评比,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以江苏省第二少管所、西夏墅镇派出所为法制教育基地,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铸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组织学习来自省二少所的少年犯现身说法稿,使每个学生受到了一次次心灵震撼,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后,都安排相应的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讨论会、进行征文竞赛等,及时深化教育的效果。

、兴趣转移,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是矫治不良行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人生需要高雅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提高道德修养。青少年不良行为一般都与庸俗联系着。情趣源于兴趣。通过兴趣转移,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来矫治不良行为。我们正是以“兴趣转移”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开展艺术节“体育节”、演讲比赛、故事大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活动,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将突击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和长期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各班普遍建立了“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组织,在校劳动、卫生环境、礼仪服务活动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突击队作用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又形成了一定的长期的网络结构,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各班青年志愿者或走向企业,或走向福利院,或立足校园,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加了社会经验,更在潜移默化中陶治了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建立健全西夏墅敬老院社会德育实践基地,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访、探问老人,为老人做实事 
  八、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反映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知识,使家长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成立家长委员会,重大问题召集家长委员进行商量,反馈信息。每年举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还举办家长法制教育学习培训班,学校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给家长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辅导报告或有关专家对其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从而提高了家长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很多家长自觉放弃了棍棒、打骂等不良教育方式,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和正确手段教育孩子,懂得了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

九、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学生年龄小,容易受骗的特点,对中学生进行恐吓,骗取钱物;又如,一些无照商贩未经允许在校园附近摆摊,向学生出售不卫生食品及其它商品,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网吧及游戏厅不遵守国家规定,从学生的身上赚取经济利益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校园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整顿,严厉打击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的不法分子,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年来,经过全校上下的不懈努力,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少了,在校生同社会不良青年的联系减少了,严重违纪现象和违法现象基本杜绝,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之,中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环境中,学校要积极担负起青少年的培养和监护责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既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培养法制观念,把成才教育与以“四有”为核心的成人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规范他们的举止,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