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将紧紧围绕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以高中争创四星级高中和初中争创新优质学校为愿景,和以新一轮学校三年规划为目标,认真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发扬“精诚合作,敬业尽责”的西中精神,创新思路促发展,深化规范树形象,提升质量赢声誉,注重实干聚力量,从而达成本学期“学校和谐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奋斗目标。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提高师德水准。通过抓学习、建制度、搞活动、严奖惩等方式,教育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在全校强化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德育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 提高管理效能。各管理人员做到分工清楚,职责明确,措施实在,方法新颖,发扬“勤、细、实、活”的工作作风,能干事、干成事,强化扁平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精致化。
-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完善《西夏墅中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任务、内容。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沙龙(例会),力争把每次的沙龙变成“经验交流会”、“反思借鉴会“、“案例分析会”。力抓班会质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参加新北区班主任论文比赛,做到细审核、严把关,高质量,力争获得好成绩。
-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探索数字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区高中各学科教师评优课比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对现有的课题研究加强管理,进一步关注过程研究,及时将成果转化为显性文本发表。充分利用好“城乡教师牵手活动”和“西中道德讲堂”这一发展平台,帮助教师提炼教育思想、教学经验,扩大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强化德育实效
- 强化目标管理,加快内涵发展。年级管理目标:七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重点:规范守纪);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使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责任法制);九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做一名合格的毕业生(重点:品德理想);高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支点,以养成教育为中心,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做一名自主的中学生;高二:以“人格教育”为支点,以培养责任感为中心,以诚信学习为抓手,做一名自律的高中生;高三:以“成人教育”为支点,以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心,以人生规划为抓手,做一名自觉的高中生。班级管理目标:各班利用开学教育之机,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内容实在、便于操作的班规;班主任要重小事、重细节、重管理、重过程,细化班级管理,严格执行班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各班要加强“文明班级”争创建设。
- 加强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开展“六学会”教育活动(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劳动、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在校做文明学生、在社会做文明公民、在家庭做文明成员”。以“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的“三自”教育为内容,继续加强学生的自主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 以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开展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如3.5学雷锋日、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完善评优评先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 以团队工作丰富校园文化。做好各类社会实践工作,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深化社团文化的组织与实施,使其更完善、更有体系。加强学生会成员的管理,确保学生会真正成为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有力机构,引领、示范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创新质量管理
- 激发教学情感。开展系列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热情和工作态度,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注重学生心理教育,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教学课堂。
- 整合教育资源。举办感恩教育、学法讲座、励志讲座、评先评优和教学研讨,强化行为习惯,注重学法指导,指导自主学习。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会议,聚合教育教学正能量。
- 有效校本教研。备课组、教研组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关键问题和深度学习等专题研讨活动,强化问题解决行为,以转变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质量,抓学科间、学生间的平衡,开展拓展性、补偿性教学和导优辅差促中为教研重点工作,教务处加强检查督促力度,真正达到教研产质量。
- 目标引领质量。细化质量管理,以即时评价和质量监控管理为抓手,细化过程管理,强化教师质量目标管理,注重质量调研评估,完善“日练、周查、月评”的质量反馈体系。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 深度课例研修,有效课堂转型。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开展“板块三串式”、问题导学、小组学习的课型案例专题研讨,促进教师课堂转型,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力。
- 优化考核细则,精细过程管理。规范备、讲、改、辅、考环节,细化常规过程管理,采取全面考核、专项检查、学生检查和定期、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结果及时通报,与教师业务档案和绩效考核挂钩,提高教学过程质量。
- 扎根课堂,调研督导,做到中层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采用理论学习、集体会诊、全员参与、学科研讨寻求解决问题对策,以听评课、案例研讨、校本教研和主体研修开展教学反思,整合资源,创建平台,在互联互通中帮扶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教学质量。
- 加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研究,推进学科研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认真做好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注重教学资源积累,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库。
(四)夯实校本教研
- 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细抓实,能理敢管。重视课程视角下学科教研组的重建。在课程视角下继续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规范、工作要求,提升学科教研组组长的学术能力、组织能力、责任意识,提升教研组长的影响力。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全过程关注学科学业质量情况。
- 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一是要加强学科备课资源、自主编制学生练习资源、校本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建设并系统积累。二是要加强学生学习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学科知识背景开发课程资源,并利用好学校网站、青果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大力推进学生家庭作业的变革。三是要加强我校物理空间的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 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继续推进“问题导学”、“板块三串式”备课结构下的小组学习,继续认真解读区课堂转型说明,积极开展校内课堂转型评比活动,开展校际间的课堂转型交流活动,逐步形成各学校课堂转型的研究成果,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研讨活动,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三、推进特色项目建设,积极争先创优
- 德育基地活动特色。学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建立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技环保教育和尊老爱老教育等8个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国防观念,磨炼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江苏理工学院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开设心理建康校本课程;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设置心理咨询信箱;通过板报、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邀请心理学专家来我校为初高三毕业班学生和家长作心理辅导报告,多渠道释放毕业生心理压力;支持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继续加大投入,为艺术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利用“尚美”艺术中心和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室,积极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依托合唱团、折纸社、书法社等学生社团,举办艺术节,用丰富艺术活动形式张扬学生个性;在注重提高艺术教育普及率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艺术特长生的培养。
- 学校同时推进法制安全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科技教育和棋类活动特色项目建设,并争取让每个特色项目在各级争先创优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四、提供有力保障,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 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严格规范做好学校基建项目:食堂操作间改造、教学区厕所改造等。
-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根据上级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等专用室各种制度,重视装备信息化管理,加强对专用室器材和使用情况的检查维护,重视高三教室新添置的先进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培训及规范管理,对其他教室的投影设备进行更新,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 重视安全和卫生工作。不定期对学生食堂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定期对食堂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确保食品安全和饮食质量,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师生饮食满意度。定期对校园校舍和消防设施以及校园监控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逃生技能。做好节假日和平时的安保工作,安排人员校园值班巡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强化门卫工作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和校园周边的巡视,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校园环境美化建设,建设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创造优美、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2017.2